冲压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冲压模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机械-我国ABS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1-10-25 11:27:28 阅读: 来源:冲压模厂家

ABS属新型高分子材料,由丙烯腈(A)、丁2烯(B)、苯乙烯(S)等原料聚合而成。因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综合加工利用性能老房子将被强拆怎么办,被广泛利用于家用电器、建材、汽车工业和工业结构材料等领域。国外ABS树脂的生产和利用起步较早,1947年美国橡胶公司首批开发成功。我国ABS树脂的研发起步也其实不算晚。早在1963年,作为新中国第1个合成橡胶基地,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原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橡胶厂)为解决国防急需,便开始了ABS树脂的研究工作,1970年建成国内首套装置,1975年投入运转,年生产能力2kt。其利用工作几近与日本同步。 但由于ABS树脂生产工艺复杂,工序配套难度大,兰州石化和上海高桥石化前后依托本身气力研究开发的两套装置均未能构成生产能力,进入淘汰行列。进入上世纪80年代,我国ABS市场需求加大,国内开始陆续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装置。1982年,兰州石化从日本引进技术和设备;1983年,高桥石化从美国引进技术;1986年,吉林石化从日本引进技术。3家各自建成年产10kt生产装置。80年代末,我国ABS的生产能力达33kt,产量13.50kt。 进入90年代,国产ABS开始快速发展,改造、新建、联建3种方式使得生产厂家的生产范围不断扩大。兰州石化由10kt改20kt,再到50kt。大庆石化1次引进新建50kt。吉林石化则投巨资引进建成100kt生产装置,成为国内之最。稍后的1998年,韩国LG公司及台湾省国乔公司前后在宁波、镇江各建50kt生产装置。即便这样,到2001年,我国国产ABS总生产能力不过560kt,年实际生产量不到450kt。而我国对ABS的年需求量却高达140多万吨,属全球第1。 中国是全球第1的ABS消费大国,虽然有1000kt的市场缺口,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却难以“容纳”总量不足500kt的国产品牌。国产品牌市场需求低迷,生产厂家“9死1生”。就连曾独领风骚、得过产品金奖的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和具有用户满意产品的大庆石化总厂合成树脂厂均不能幸免。装置负荷不满,企业效益不佳,资金活动困难,市场占有乏力。 目前,国产ABS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就10%多1点,其余均为进口产品所具有。各厂家奋力打拼,但在有限市场份额中推出的产品价格也总是低人1等。以今年5月下旬为例,台湾省奇美公司的757树脂卖到9200元到9400元1吨,韩国进口的850售价也在8900元左右,而大庆产的750和吉化的9715A的市场售价都只有8400元左右。在国产品牌赔钱的同时,进口产品无1例外的在赚钱。 国产ABS困难重重,不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缘由。在客观上,1是来自国际市场的“挤压”。就全球而言,ABS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公司生产ABS树脂,2001年的总产量已突破5000kt。供大于求,国际市场疲软,大量过剩产品转向中国市场寻求前程,进口价格不断下跌,转而挤压国产品牌。2000年,我国净进口ABS为1440kt,2001年为1350kt。这几近等于国内市场需求的总量。国产品牌难有喘息空间。1吨产品净赚万元的光辉没法再续。2是下游需求减缓。ABS的3大利用领域是电子电器、汽车、用具,各国因经济状态不同消费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在我国,家电是ABS的最大用户。1般而言,生产1台冰箱需ABS 10kg,1台彩电需2~5kg,1台洗衣机需3kg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家电产品日趋饱和,汽车行业1样遭到冲击,来自这方面的需求正在减缓,终究的结果是要求上游原料ABS降价。而且最近几年来,下游用户的需求方式也产生了变化,“用多少买多少”,不利于市场的活跃,也不利于价格的启动。 另外,部分市场出现无序竞争和同行的恶性竞争。ABS市场各种披着合法外衣的走私依然存在。除此之外,个别地方企业擅自降价扰乱市场。我国家电业合资普遍,各厂家所用ABS树脂大多由合资方所在地提供农村拆迁宅基地怎么测量,并伴随暗箱操作的搭车销售。在主观上,技不如人,特别是产品质量难上档次。我们的装置清1色的引进,所产产品本身有个时间差。我们的产品大路货占多数,新品开发力度不大,专用料的研究不够。另外,装置范围偏小,本钱偏大,无范围效益可言。我国目前最大的ABS生产装置也就是吉林石化即将完成扩改的150kt,其它公司均徘徊在50kt左右,这和国外许多公司的几10万吨乃至百万吨的生产范围没法等量齐观。再者,销售机制不畅,综合服务严重滞后。国内ABS生产企业如何迎接挑战,实现突围。1要解决好企业所需原料,立足本企业为好;2要实现1定的生产范围,以200~500kt为好;3要引进最新技术,实现产品升级换代;4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在专用料上下工夫。 预计到2005年我国的ABS需求将到达1600kt。如果我国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ABS的需求将高达5000kt。